IDRC
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服务设计,用户体验,老龄化,残障,Inclusive Design,Universal Design,Design for All,Service Design,User Experience
-1
archive,paged,author,author-idr,author-1,paged-2,author-paged-2,bridge-core-3.1.2,qode-quick-links-2.1,qode-page-transition-enable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itle-hidden,qode-child-theme-ver-1.0.0,qode-theme-ver-30.1,qode-theme-bridge,qode_header_in_grid,qode-wpml-enabled,wpb-js-composer js-comp-ver-7.1,vc_responsive,elementor-default,elementor-kit-1854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 width="1/4"][vc_single_image image="1460" img_size="full" qode_css_animation=""][/vc_column][vc_column width="3/4"][vc_column_text]介绍:王曾纬,1936年8月生,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创办同济工业设计专业。1999年退休。在同济37年中,24年在建筑学专业,13年在工业设计专业。[/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fvplayer src="http://www.inclusivedesign.org.cn/video/tongji_ID_30y.mp4" width="1280" height="720"][/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访谈内容节选: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建筑系老系主任冯纪忠教授提出要办工业美术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专业,被当时并不了解国际设计专业行情的校长否决了,从此再无人提起。1984年戴复东教授接任建筑系主任,他从他的‘三观设计’即宏观环境设计、中观环境设计、微观环境设计教育理念出发,发现宏观环境设计有了,即城规和园林,中观环境设计也有了,就是建筑学,唯独缺微观环境设计,于是就想起要办工业美术设计(工业设计的旧名)和室内设计,他认为这两个专业就是他心目中的微观环境设计。1985年5月我完成阿拉伯也门的援教任务回国,到家没几天,戴主任就登门拜访,他把他想办工业设计的理由说了一遍,说我是办这个专业的最佳人选,因为我既会设计又长于动手,并说他已等我好久了,其实此时我对工业设计一无所知。他临走时留下一包当年他派黄英杰去参加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带回来的材料,叫我看了材料后给他一个回音。我思考了一个月后告诉戴主任说我来试一试吧,于是走就走上了创办专业的不归路。 戴主任怎么会想到叫我办工业设计专业的呢?因为他太了解我了,首先我是他的学生,大学时代他指导过我医院设计和书场设计以及地方戏对舞台要求的研究课题。第二,文革后首届建筑学专业城规专业的设计基础课我和戴老师在一个教学小组,小组中还有两位教师是我同班同学,我们都受过密斯.凡.特罗学生罗维东教授的现代建筑设计的设计基础启蒙教育,因此在我们的设计教学中贯彻了很多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敢于跳出传统的建筑初步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小组会上戴老师提出用台式文具盒设计制作来替代传统的小建筑设计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台式文具盒必须放下一个绘图墨水瓶、二支针管笔、一套三件绘图仪器、若干铅笔、一块橡皮、一片刀片。文具的形状、大小、长短、厚薄都不一样,这样的课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空间组合能力。作业成果除图纸外,必须有用航空三夹板为主制作的1:1实物,表面还要涂饰腊克。整个讲课、材料、工具准备以及制作指导都由我负责。学生对课题十分投入,创意十足,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作业引起了国内建筑教育界的极大反响。现在想起来其实台式文具盒设计是个货真价实的产品设计。在1979年建筑设计基础中还加入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最早的平面构成课也是由我主讲的。同济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面的改革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极大的关注,取经者络绎不绝。现在想起来上述两大经历大概就是戴主任请我办工业设计专业的原因吧。”[/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2019年6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同济·剑桥·伦敦”研究生学术会议在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布鲁奈尔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受同济大学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人因工程设计研究室,协同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布鲁奈尔大学设计系共同主办。

2019“同济-剑桥-伦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及人因工程设计研究室和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主办,由同济大学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论坛将于2019年夏季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届时,来自两所学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将围绕“Design· Engineering· Making” 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现面向同济大学非毕业年级的全日制研究生征集论文。 论坛主题 Design· Engineering· Making 论文征集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新技术环境中的设计 工程设计与设计工程 创客与社会创新 包容性设计 人因工程设计创新等   投稿须知 符合论文征集议题 论文摘要(英文):500-800字 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3月10日 投稿论文须是尚未在国内外正式期刊或者会议公开论文上发表过的论文,文责自负 投稿请发送word文档至 idr@tongji.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2019同济-剑桥-伦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投稿”字样 *注: 投稿者须在2019年3月3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英文)至会务组。 本次研究生国际论坛由同济大学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只接收同济大学非毕业年级的在读全日制硕士、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论文,会议召开期间应仍在正常学制内。投稿录取后将由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提供部分赴英旅费,其他费用自理。 论坛时间、地点(暂定) Summer, 2019 The Cambridge Engineering Design Centre Trumpington Street Cambridge CB2 IPZ, UK 论坛咨询、联系 电话:021-65986077 邮箱:idr@tongji.edu.cn 论坛具体日程以及细节会在后续通知中发布,敬请关注!...

2018年6月10-16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了主题为“Technology · Design · Business”的同济-剑桥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受同济大学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和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两校的师生围绕“Technology · Design · Business”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于2017年12月开始筹备,通过公开论文征集、论文答辩、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出国前预演答辩等环节,于2018年6月16日顺利完成该会议所有准备。我校研究生分别来自设计学、建筑学和传播学背景,具体研究涉及包容性设计、交互设计、城市规划、人工智能等十分多样的主题,在目前设计学跨学科特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对于提升研究生国际交流水平、增进学术交流、拓展国际学术视野,促进不同知识的融合和转化,以及多学科合作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剑桥大学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之一,是英语世界中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根据2015年12月维基百科(Wikipedia)发布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剑桥大学被列为世界第1位。剑桥大学工程系工程设计中心与同济大学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一直有着紧密的交流,尤其在涉及包容性设计研究以及相关的老龄化设计、医疗健康设计研究、汽车设计研究等领域有着主题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设计与研究。截止目前,已经有2名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毕业的硕士前往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董华教授担任由工程设计中心主办的两年一届的剑桥大学 CWUAAT会议组委会委员。同济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项目为本次会议提供了很好的合作与交流机会,使我校学生对国际顶尖高校的科研状况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促进了双方未来更多、更高质量的合作和交流。 本次会议共分为三部分内容:会议主体、工作坊以及实验室参观。会议在剑桥大学工程系举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董华教授首先对会议做了介绍,随后由剑桥大学工程系的John Clarkson教授和建筑学院的Ying Jin博士为本次会议作了开场演讲。他们首先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和支持,Ying Jin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团队在城市交通领域的研究。之后与会学生进行了主题汇报演讲。以“城市规划与设计”为主题的汇报演讲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谢琛同学阐述了利用手机信号数据识别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的时空因素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杨天仁同学介绍了基于多中心城市形态演变的方法,从多源数据透视大上海新兴城市形态;紧接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陈博文同学讲述了自己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将城市夜间街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什么样的街道能让市民更好地感受到夜间安全的问题。第二场汇报演讲以“新技术新媒体与设计”为主题,来及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研究生延鸣同学分析了车载互联和人机交互技术在驾驶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汽车互联技术的驾驶辅助交互系统,还开发了车辆控制系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研究生刘颖同学则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从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机制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替代设计师的可行性。这个研究引起现场学者极大的兴趣,大家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最后以“服务设计和包容性设计”为主题的汇报演讲中,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赵如同学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新媒体时代企业公益传播的新趋势;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璐同学则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人与人交互中情绪如何影响服务质量问题;会议最后由来自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的博士研究生宁维宁同学将设计师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了包容性设计中认知排斥的评估方法。整场论坛在严肃而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与会者均踊跃发言提问,积极探讨。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中,剑桥大学工程学院Per Ola Kristenson博士以及其他学者带来了主题丰富的演讲,包括手机键盘的间距对误触的研究、集成系统设计、用户性能感知建模等等。在演讲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断地抛出问题与我校学生共同讨论。其中,在探讨到虚拟现实中的设计问题时,我校学生还体验了相关虚拟现实设备和虚拟手势交互技术,对新技术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本次会议组织、筹办、执行等相关事务全部由学生负责完成。本次项目对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在项目进行之余,参会的我校研究生还联系了在剑桥大学学习的同济大学的校友们,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整个会议及相关活动丰富而多样,与会同学都感触颇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项目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让我校研究生亲身接触并深入了解国际顶尖院校的教学与科研模式;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一年级研究生来说,在访问世界顶尖高校的同时,也能够亲身参与到国际学术会议中,学习、交流各自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将对他们在未来开展研究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2019年夏同济大学将第四次组织研究生前往剑桥大学举办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 图文编辑: 王璐...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masonry_blog order_by="title" order="ASC" number_of_posts="12" category="2017-18-1"][/vc_column][/vc_row]...

跳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