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RC
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服务设计,用户体验,老龄化,残障,Inclusive Design,Universal Design,Design for All,Service Design,User Experience
-1
archive,author,author-idr,author-1,bridge-core-3.3.3,qode-quick-links-2.1,qode-optimizer-1.0.4,qode-page-transition-enable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itle-hidden,qode-smooth-scroll-enabled,qode-child-theme-ver-1.0.0,qode-theme-ver-30.8.4,qode-theme-bridge,qode_header_in_grid,qode-wpml-enabled,wpb-js-composer js-comp-ver-8.1,vc_responsive

在创新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时代,经过精心雕琢的设计宛如一把钥匙,试图开启改变世界的大门。近日,包容性设计中心成员李婉莹,凭借作品——“uMetaCareLink医患沟通可视化服务系统”,在2024越来越好国际设计大赛的激烈角逐中荣获概念组-先锋奖!我们在热烈祝贺婉莹获此殊荣的同时,也邀请她分享更值得深入挖掘的背后的意义,来激发更多人对医疗设计、包容性设计领域的关注与思考。设计背后的故事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复杂而微妙的一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患者因为对医疗知识的欠缺而满心疑惑,医护人员因为忙碌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清晰地解释病情,这种沟通不畅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设计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痛点,以非凡的创意和深切的同理心,“医患沟通可视化服务系统”由此诞生。该设计宛如一道曙光,为打破这种僵局提供了可能。设计揭秘uMetaCareLink-医患沟通可视化服务系统应用于医患双方沟通的场景,为了解决医患沟通前、中、后期医生和患者的痛点和需求,基于跨端设计,多端协同,帮助医患高效沟通,通过患者影像数据生成可视化3D模型,帮助医生针对患者病灶直观进行病情分析和讲解,同时结合AI能力为患者快速呈现可视化的手术方案对比、医学科普内容,辅助医患共策。这个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可视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医患沟通之中。想象一下,当复杂的病情数据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展示出来,当治疗过程以生动有趣的交互形式呈现给患者,患者不再是对着一堆看不懂的文字和冰冷的检查报告发愁,他们能够轻松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能够更高效地传达关键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包容性设计的力量“医患沟通可视化服务系统”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彰显了对医疗效率的极致追求,更是对包容性设计核心理念的深刻践行——让设计真正服务于每一个人,无论其年龄、能力、文化背景如何。它有力地证明了,当设计深度融入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时,便能够创造出突破传统界限的解决方案,为社会的整体福祉注入强大动力。荣誉时刻,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医患沟通可视化服务系统”将继续在实践中发光发热,不断优化升级,为医患沟通注入更多温暖与智慧,助力每一次治疗都精准、高效,每一份关怀都深入人心,推动医患关系迈向更和谐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设计的广阔天地中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用创意为更多生命点亮希望之光!衷心感谢每一位关注、支持包容性设计中心的人,是你们的鼓励与陪伴,让我们的征途充满力量与希望!本文旨在庆祝这一荣耀时刻,分享设计的力量与魅力,期待能激发更多人对医疗设计、包容性设计领域的关注与思考。让我们共同见证,设计如何持续为世界带来正面影响,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篇章! ...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qode_simple_quote simple_quote_text="2024年是我们在中国举办“包容性设计研究国际研讨会”十周年。"][vc_empty_space][image_with_text image="1931" title="2014年,“包容性设计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image_with_text][vc_column_text css=""]在这十年间,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共有十五名成员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九名获得同济大学的博士学位,包括一名香港理工博士双学位;一名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一名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一名获得拉夫堡大学博士学位;一名获得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两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24年,中心创办者董华教授当选为设计研究学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 DRS)副主席(https://www.designresearchsociety.org/articles/drs-announces-new-chairs-and-executive-board)。她一直是DRS包容性设计特别兴趣小组(InclusiveSIG)的召集人。从2023年夏天到2024年秋天,中心的几位成员通过中英项目(由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资助)展开合作,并共同出版了一本书:《创意产业中的协作》。 该书的简化版本可以从项目网站免费下载:https://www.creativeindustrieshub.com/2024年初,我们悲痛地悼念王曾纬教授,他是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系的创始人,将无障碍项目引入了工业设计课程。在《包容性设计:中国档案》的序言中,他写道:“中国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从最初的几所很快发展到上百所,可谓遍地开花,设计理论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不过,在百花丛中唯独包容最大目标用户的包容性设计却是一片空白。”… “此书的问世,对中国包容性设计的发展,跟上国际步伐,探索中国新路,一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image_with_text image="1940" title="王曾纬教授参加包容性设计新书发布研讨会"][/image_with_text][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 css=""]我们痛心地失去了长期的合作伙伴Julia  Cassim教授,她于2024年6月16日在日本逝世。Julia曾多次访问我们,通过教学和参加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研讨会进行交流。作为英国设计周“Hot 50”的人物之一,Julia促成了“很多国家创意工作者与残障人士或老年人合作,帮助他们了解真正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寻求解决方案”。她为推动包容性设计向前发展留下了不朽遗产。[/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image_with_text image="1933" title="Julia在包容性设计讲座中用 “溜溜球”的概念诠释老龄"][/image_with_text][vc_column_text css=""]我们曾采访Julia,内容收录在《All Design》关于包容性设计的特刊中。该特刊已绝版,但PDF版本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或查询DOI:10.13140/RG.2.2.21657.3312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87533957_ALL_DESIGN_special_issue_on_inclusive_design_dashejibaorongxingshejitekan。其DOI是10.13140/RG.2.2.21657.33126。[/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blockquote text="2025,让我们一起将包容性设计研究继续推进!" show_quote_icon="yes"][/vc_column][/vc_row]...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 全英华人教授协会(ABCP)2022年会7月1-2日在英举办。第二届中英交叉学科论坛-”老龄化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届时邀请您参与!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 width="1/2"][vc_empty_space][vc_single_image image="1884" img_size="full" qode_css_animation=""][/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2"][vc_empty_space][vc_single_image image="1887" img_size="full" qode_css_animation=""][/vc_column][/vc_row][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本届交叉学科论坛7月1日在伯明翰大学和线上同时进行,7月2日在线上举办。主要议题包括:[/vc_column_text][unordered_list style="circle" animate="no" font_weight="bold"] 社会照护 积极老龄 健康老龄 商业中的可持续[/unordered_list][vc_column_text]同时,为促进跨学科合作和职业初期研究人员的发展,特别邀请英国资深教授分享:[/vc_column_text][unordered_list style="circle" animate="no" font_weight="bold"] 如何建构跨学科案例 如何规划职业发展 如何领导一个研究中心 中英学者观点互换[/unordered_list][vc_column_text]年会还将对进行演讲的博士生、博士后和讲师进行评奖。 网上参会免费注册,请到ABCP网站上注册参会: https://abcp.org.uk/abcp2022-registration-non-members/ 并查阅Ageing...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single_image image="1866" img_size="large" qode_css_animation=""][vc_column_text]​论坛主题: 元与界举办时间: 2022年1月9日(国内时间晚上6点/英国时间早晨10点)举办地点: 线上:ZOOM ID 96607738352  Passcode: 659165 线下:上海市普陀区同普路602号四号楼南楼主办单位: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未来设计研究院 伦敦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协办单位: 设计研究学会包容性设计特殊兴趣组(DRS inclusive SIG) [/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vc_text_separator title="举办目的" border="no"][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在VUCA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mbiguity) 时代的不确定与复杂化背景下,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包容性设计驱动创新与发展,探索包容性设计与艺术、科技、社会和商业跨界碰撞的新机遇和新价值。本次论坛以“元与界”为主题,邀请多位国内外设计研究学者莅临演讲,共同分享包容性设计研究、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的最新成果。各位嘉宾的研究成果将展现丰富的包容性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持,为包容性设计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力。[/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vc_text_separator title="会议安排" border="no"][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6:00 pm 论坛致辞 丁伟院长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未来设计研究院 院长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前院长6:10 pm 包容性设计的演进与未来 董华博士 伦敦布鲁内尔大学 设计学院 院长 教授6:30 pm 面向商业设计的包容性设计策略 黎昉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 创新孵化器 助理主任6:45 pm 包容性设计的权力向度 董玉妹博士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讲师7:00 pm 字号与图标大小组合:为老年人视觉搜索体验设计 侯冠华博士 宁波大学 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7:15 pm 包容性设计的“始”与“终” 余露文博士 英国利兹大学...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single_image image="1794" img_size="full" qode_css_animation=""][vc_empty_space][vc_column_text]各位环保行动者,大家好~ 拉夫堡大学博士研究生游方舟同学正在为自己的研究“减少航空中的餐食浪费”而招募研究志愿者。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一起为“零浪费”而努力。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欢迎您加入她的研究: 年满18岁 认为自己具有环保意识 可以使用在线会议工具,例如MS Teams,Zoom和VooV 可以访问Miro.com(无需注册账户)如您符合以下任一身份,即可参与研究: 1. 作为乘客,体验过航空餐服务的用户 2. 作为设计从业者,正在从事可持续设计,服务设计以及用户行为,消费者行为等相关工作。本研究将通过网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与其他参与者一起进行一次有趣的头脑风暴。本研究大约持续1-1.5小时,工作坊中你可以了解到航空餐被浪费的背后原因,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都有哪些防止食物浪费的小妙招,以及杜绝航空食物浪费的意义。 特别说明,该研究已经通过伦理道德审核,结果仅作学术研究,不会泄漏个人隐私信息。 感兴趣的朋友们请邮件联系:f.you@lboro.ac.uk,或点击下方按钮注册。[/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button target="_blank" hover_type="default" text="参与研究" link="https://forms.office.com/Pages/ResponsePage.aspx?id=wE8mz7iun0SQVILORFQIS2ysz2CZTMZEs3DXNuMsL_ZUNVVUN0xUTDRCQ0laNjBaTTVHMlA5Q05PUi4u"][/vc_column][/vc_row]...

今年,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成员应邀为《设计》期刊做“包容性设计”专题,包含九篇论文,一篇序和一篇引介。特此与读者分享。 《设计》近日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评为“核心期刊”。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PDFs. Please download the PDF to view it: Download PDF ...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 Sustaining Inclusive Design 虚拟研讨会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   议程方案   第一天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 [时间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GMT)] 包容性设计:研究、实践和教育 [/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vc_column][/vc_row][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 width="1/4"][vc_column_text] 8:30-10:00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column width="3/4"][vc_column_text] 研讨会开幕:Handan İnci Elçi 教授 米玛·希南美术大学   组织委员会介绍研讨会议程方案 主旨演讲(特邀演讲1)(8:45-9:30)P John Clarkson 教授 剑桥大学 "从工程设计到包容性设计,再回到工程设计——良性循环"   特邀演讲2(9:30-10:00)Helle Marie Skovbjerg 教授 科林设计学院 "'我可以加入吗'——设计包容性游戏环境"   主持人:Abdusselami Selami Cifter 博士 米玛·希南美术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   休息(30分钟)+介绍 "发展中的包容性设计 "影片 [/vc_column_text][vc_empty_space][/vc_column][/vc_row][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 width="1/4"][vc_column_text] 10:30-12:30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column width="3/4"][vc_column_text] 特邀演讲3(10:30-11:00)...

520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再次聚焦“包容”话题。从中文第一本“包容性设计”期刊特刊(大设计,2011年3月),到第一次包容性设计国际论坛(2014年4月),在同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包容性设计”相关课程,再到出版《包容性设计:中国档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和携手蚂蚁金服推出中国第一套“包容性设计导则”(2019),我们在“包容性设计”研究领域已经持续耕耘十年。2020年5月7日,中心创办人董华教授入选全球最大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共有13位艺术与人文学者进入榜单。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为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收录了24,000种期刊,98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2万本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400万条专利信息,覆盖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其文献下载量每年高达10亿多篇。该数据库为科学分析和评价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提供了依据。艺术和人文  学者姓名 目前工作单位 学者国际科研文献个人主页链接*于世永 江苏师范大学 查看倪喜军 中国科学院 查看刘清平 复旦大学 查看安成邦 兰州大学 查看沈冠军 南京师范大学 查看申丹 北京大学 查看胡耀武 中国科学院 查看苗晓东 临沂大学 查看董华 同济大学 查看董广辉 兰州大学 查看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大学 查看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看高星 中国科学院 查看 访问爱思唯尔网站了解详细信息董华教授最近还被推荐参与CALIBRE Awards,获得第二名的荣誉。该奖励主题是EDI: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平等、多样、包容)。EDI已经成为英国高校各项工作关注的重点,当问及为什么大学需要把EDI提上日常议事日程时,拉夫堡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这样回答:“平等(Equality)意味着公平对待,它是一个成熟、文明、自信社会的标志,同时也关系到过程、规范以及法律需求。多样(Diversity)是对各种“不同”的承认和尊重。我们认为,多样化的团队才能做出好的决定。包容(Inclusion)是最新的提法,它让“平等”和“多样”落到实处,注重“人”而不仅仅是“过程”。它让我们超越了传统的“平等”思维(即简单认为“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或“一个标准能适用所有人”),或简单地去满足“多样化”的要求,例如在各种委员会中让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代表参与(可以打“多样化”的勾了),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代表真正融入讨论(包容)”,并认为只有这样,大学才能进步、发展,引领未来。包容性设计不仅仅限于产品、环境、传达等传统设计领域,也涉及政策制定、系统规划、服务设计等。例如,同济大学的“十四五”规划欢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通过“我为同济十四五规划献一策”活动,就同济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截止2020年5月31日),这种“群策群力、广泛参与”的过程是大学发展“包容性设计”的一个体现。113岁的同济,是否可以引领中国高校EDI agenda,成为“公平、多样、包容”的大学表率?...

跳至内容